搜尋此網誌

2018年2月7日 星期三

這不是讀書心得-想樂







最近在讀的書就是這本,楊照的《想樂》,作者根據每種不同類型的古典樂,選出自己心中的TOP 10,然後寫些關於樂曲或作者的小故事,雖然每首曲子的篇幅只有5頁左右,但介紹的曲目長度卻10~30分鐘不等,導致我在看這書陷入一個怪異的節奏,可能找來聽前奏一點點就迫不急待翻下一節了。



今天的工作,要開車到嘉義,來回約5小時的開車時間,就拿來播這本書裡的清單,現在已不像以前,覺得古典樂是會讓人睡著的東西,因為古典樂只有旋律,在欣賞時會掉入一個想像的世界,自己去揣摩作曲家的情緒,去細聽演奏這的技法,當組合這首曲子的作曲家、演奏者、及聽眾皆來自不同的時代,會以甚麼樣的樣貌呈現出來。不過今天也只有聽部分的鋼琴獨奏曲和部分的大提琴曲,來記錄一下心得好了。


開的車是TOYOTA的YARIS,這部的喇叭是公務車裡最好的,聽流行樂時重音也夠重,相當過癮。換成古典樂的話,本來期待聽大提琴曲是否有好表現,但結果令我失望,大提琴音成了低沉的吵雜音,聽起來相當不舒服,只聽了兩個樂章就換掉了。不過鋼琴聽起來相當舒服,清脆的高音和沉重的低音都很OK,下雨天聽著鋼琴獨奏,感覺像有許多珍珠在車裡滾動,對我來說這些曲子難以想像都是一個人靠10之手指頭彈出來的。


其中我最有印象的,分別是李斯特b小調鋼琴奏鳴曲S. 178 以及  德布西二十四首前奏曲,後者因為時間的關係並沒有全部聽完,但這兩曲對我來說印象深刻的地方,不外乎就是對低音的震撼力,彷彿整架鋼琴受到演奏者的震攝而發出低鳴。而高音也不像針一樣尖銳,而是像顆突破天際的砲彈,音高而渾厚,我能想到的例子,大概就像日本女歌手Superfly那樣的感覺,特別喜歡渾厚的高音,雖然我已經開了整天的車,但這樣的音樂饗宴還是能充斥我的想像空間,專心聆聽這篇用黑白鍵寫成的文章,不至於想睡覺,只是回公司還是很累就是了。


莫札特第八號a小調鋼琴奏鳴曲K310 則是旋律最令人深刻的一首,我對莫札特的印象就只有音樂神童及小星星,雖然我對音樂家淺薄的認識可不是只有莫札特而已。這首雖然不是小學時廣播會放的營養午餐曲,但今天聽過之後可以哼出第一章前奏的旋律,每個音符顆粒分明,是一段歡快曲子。據說這首是莫札特的Free Style即興創作,作者說這也是莫札特的曲子難的地方,但我也沒學過音樂,怎麼個難法我也無法體會,不曉得我是不是有一天會聽這些音樂聽到真的去學鋼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