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9年4月16日 星期二

190413 - 衝浪筆記


從龜山島遙望本島,最右方是三貂角等塔,去衝浪的雙獅也在照片中自己找吧!


晴天
8呎硬板

這次的衝浪,是安排在4/14龜山島登401高地前的過渡行程,反正都去一趟宜蘭而且還要住宿,不如就一次玩累一點吧!只是一周前就知道這周末天氣會不好,每天確認一周天氣卻都不是好消息,只好做最壞的心理準備來迎接這次的旅途。


回來之後,才發現這些擔憂都是多餘的,雖然沒有曬傷但是黑超多的!俗話說「基隆人閃雨縫」,套用在這兩天旅程再適合不過了,都是早上很曬午後下起傾盆大雨,反正下午都是吃的行程,要下就給他下吧!


天氣浪況
今天的浪比上次更強勁些,衝起來很穩很有能量,不清楚是浪好還是我的技術變好了。適逢漲潮,白花出現的位置也一步步向岸邊逼近。在店內有聽其他人覺得今天的浪推不起來,但我衝白花是覺得還不錯。


美中不足的是沒帶防曬去擦,因為是穿會露出手臂跟腿的防寒衣,導致裸露的部分都大曬黑,要好好謹記這次太陽的毒辣,並時時準備鎮定曬傷的蘆薈產品在身邊。


本日課題
  • 把起乘姿勢練順
  • 判斷上板時機,確認前進方向與海浪垂直
  • 練習抓上板位置


本日心得

拿板子的時候先問過店裡的教練(恕我不知教練大名),軟板跟硬板的差異:軟板重量較重,衝起來比較穩,一般新手練習由軟板入門;軟板熟了之後可以開始試硬板,硬板重量較輕,所以起乘動作必須做得比軟板更快更準,否則很容易不穩。


拿到硬板的第一感想是:哇~這板子好輕阿!我都想不起上次拿軟板是怎麼把板子扛回來的,相較之下真的有夠重的。


同樣地,拿起不熟悉的板子,先趴在上面感覺浪跟板子如何相互作用;而由於這張板子並沒有中線的記號,所以我必須依板上的蠟或圖案去記適合的位置,上板之後確認板頭沒有插進水裡,插水代表重心不對,身體要向後調整。

而上板的時機我都抓太早了,經常上去之後都要等一下浪才會過來,雖然有照教學所教的去推一下板子再划水,但感覺不出成效。

有位帥哥看不下去,教我說:
要等到快碰到白花的時候再上板,上板推出去會跟海浪有些距離,等速度上來再起乘,其實浪過來沒有想像的那麼快。


我依照建議試了一下,確實速度快許多,但也因此比較容易慌張,容易沒踩好,當務之急就是要把基本動作練更順。


事後我也請教過教練,快碰到白花再起乘沒錯,但如果我都要確認板頭是否插水,然後再等板子穩了才起乘,這樣站起來的時機就太晚了。其實我有感覺我站起來滑行的距離其實沒有白花那麼長,跟我趴著滑行的距離有落差,所以我計畫下次再租一樣的板子把動作練起來。


但我覺得這次玩起來似乎更熟悉板子了,有時候板子不是很穩也能喬到一個可以站起來的位置,一次比一次更漸入佳境的感覺。


小插曲

除了有看不下去的帥哥來教學之外,也有第一次來衝浪的大叔要跟我討教幾招,心裡不禁想著:「哇~像我這麼肉腳的還有人會來請教我啊!」


但冷靜下來覺得這樣也有道理,畢竟高手都再觸不可及的深海區阿!


我還是熱心地教幾個簡單的概念,然後不負責任地放生,想不到那大叔竟然說:「我跟在你旁邊看你怎麼玩好了!」


但我內心相當排斥,超怕他會撞到我的,後來他好像覺得沒什麼搞頭,就往深海的地方游走了,雖然有點擔心,只能安慰自己大叔大概平常有在游泳所以才敢跑這麼遠吧!


回店內順道請教教練何時能夠進入深水區,深水區需在板上等浪,並費力地划水去追浪,基本動作要熟練之外,也開始考驗體力。教練說玩到後面,體力會比技巧來的重要,心有餘力可多練伏地挺身及自由式,很多人跟喬治請教追浪的技巧,得到的答案多是回到滑水或伏地挺身,如果說想在今年進入深水區,不知道有沒有可能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