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8年11月5日 星期一

廢話物語-管樂

基隆文化中心的特色就是有很多很大塊的黃蠟石,小時候的印象就是冰冰涼涼的大石頭XDD























久違的來到文化中心,在這令我想起高中常來這裡K書,走過的一物一景都沉載許多青春時的回憶。不過今天不是來這裡追憶感傷的,而是來欣賞基隆交響關樂團的年度公演,本來是找雙親一起來欣賞,但兩老展現出一副興致缺缺的的樣子,即使如此我還是很想來聽聽現場的演奏,所以只好獨自前來了。



想到上個月去The Wall看滅火器的演唱會門票 NT1000元,這個月要陪我妹去看的韓團更是上看 NT3000元,錢都敗在這裡了!但這場演奏會的門票卻只要 NT200元,也太便宜了吧!就抱著嘗鮮的心情來聽聽看,反正不喜歡損失也沒有很慘重,這就是有別於窮學生的社會人尊嚴!!


當然,會自己來主要原因還是因為身邊朋友對交響樂的態度就跟兩老一樣,
覺得交響樂古典樂什麼的我聽不懂啦!
我去只是去睡覺的啦!
對古典樂敬而遠之。


坦白說,我對古典樂也不是非常了解,
例如來欣賞之前沒有研究管樂隊是如何編制的、
平常也很少在聽管樂、
我所認識的音樂家中誰又是最擅長創作管樂曲的、
樂理不懂、
樂器也沒有一樣很行,
但還是來聽現場演奏了,這全都要歸功於動漫《吹響吧!上低音號!》替我開啟這扇大門。


但是像我這樣什麼都不懂的土包子真的能感受到聆聽的樂趣嗎?我覺得是可以的!要比喻的話,就像看棒球比賽吧!首先要對棒球產生興趣,可能是看電視轉播或是漫畫激起對這項運動的好奇心,第一步做到這樣就可以了。而音樂會跟棒球很像的一點,就是在家看跟在現場看感覺完全不同!


棒球對我來說很難專心看完一場比賽,因為不可能每局都很精彩,常常會有很無聊的時刻;但去現場看比賽就完全不同了,現場會被群眾的情緒喧染,拿著加油棒加油的我們因為沒有其他的事情做,所以會全神貫注的投入在比賽之中,那是跟坐在沙發上相比完全不同的體驗。


初次體驗管樂團現場演奏確實就像這樣,本以為來聽的觀眾大概寥寥幾人,想不到座位還有坐到七分滿,許多是家長帶小孩來聆聽。燈光一下,樂團成員上台,全場立即靜默,雖然這時突然有小孩一直叫哥哥,但很快就排除了,所有人便進入了投入模式。聆聽過程沒有想像中無聊,在開始之前可以先讀簡介,好讓自己快速投入故事內容,當然也可以選擇靠自己的想像力去欣賞;管樂的曲風比較磅礡,不會安靜到令人想睡覺。只是第一首曲子有些地方表現的怪怪的,好像還在暖身,後面演奏有漸入佳境的感覺。


第二首曲子說的是雞籠的故事,在1850年代發生了大規模的械鬥,北管戲曲『福祿』與『西皮』兩大派別所屬的社團大車拼,這是有史以來第一次的音樂性社團鬥爭。(此段取自於簡介)


這首在看了簡介之後,聽起來就變得很有意思,編曲放了許多台灣音樂的元素,觸動了我心深處段於這片土地特有的情感,聆聽過程一直想著這段故事、期待等等如何表現械鬥過程、欣賞樂手們的演奏、猜測剛剛的聲音是來自什麼樂器,能做的事太多了,真的不會無聊!


到下半場的演奏,加入了鋼琴伴奏,但我不太能理解鋼琴加入的意義為何,完全聽不見鋼琴的聲音阿!因為這點,我在心中默默在願望清單中加入了"要去國家音樂廳聽音樂"的選項,是否到更高級的場地聽起來的音樂就會不一樣,我真的好想知道!等我去回來再分享心得吧!

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