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諒我到海邊卻沒拍海的照片,因為看到海的時候我都很忙。
我很喜歡外澳車站,只有一個月台、只停區間車、只有一座通往出口的天橋,小巧而寧靜。
缺點是,常常進佔忘記要刷悠遊卡。
好久沒有出遠門了,上次出遠門也是來到這邊準備去花蓮衝浪,這次則是停留在雙獅衝。從四年前第一次接觸衝浪來這邊上課後就沒再來過,後來都是衝烏石港,雖然我不太明白為何朋友都只想去烏石港,
可能是她朋友都在那?
租板方便?
租板店家都有提供陽傘?
或是人多才熱鬧?
我也不明白原因為何,總之很久沒來雙獅了。
但也因為很久沒出遠門,收拾行李變得很掉漆。
一出門走沒三步路想到沒帶面紙,趕快折回家拿;
然後到火車站走到半路,想到居然沒帶隱形眼鏡,又趕快衝回家拿。
本來提早出門搞到剛好安全上壘,反正有帶好東西搭到火車前面的插曲就不重要啦!
在火車站還遇到了嫁到我們這裡、畢業後幾乎沒聯絡的的高中同學一家人,這麼小的旅行也可以有巧遇,一路聊到大里送他們下車。
天氣浪況
出門的時候,還飄著需要撐傘的毛毛雨;到了外澳還好是個適合衝浪的陰天,氣候溫和沒下雨而且沒有很曬,是我們家天氣太糟了。
跟小夥伴對一下時間,想說我應該比較早到,就先去海邊看看浪。今天衝浪客還蠻多的,浪不強卻很密集,跟我第一次來的感覺很像,是個適合新手練功的好地方。在我對著海發呆的同時,想不到小夥伴居然先到了,龜兔賽跑的故事血淋淋地上演。
本日課題
- 練習觀察,感受浪況
- 多練白花,盡可能地多衝
- 確認姿勢,每次出去盡量把動作做完,失敗就調整姿勢
本日心得
板:9呎軟板,有畫中線
我很喜歡今天海浪的節奏
10:40 我們剛下水,此時的浪又長又緩,第一次嘗試居然就奇蹟似地站立成功了!如此地順利其實嚇到我了。但後來還是摔了好幾次,邊摔邊確認姿勢,漸漸地站起來的成功率明顯提升了,甚至到後來上板準備的時間也縮短了。
11:50 接近中午的時候,浪開始變強了,正好前面的緩浪作為暖身,讓我調整好動作可以應付此時地強浪,果然還是要能樣充足的浪衝起來比較過癮阿!只是準備起乘的動作還做得不夠流暢快速,常常因為心急動作做不好,這點納入之後的練習重點。
12:30 大概這時候我早餐補充的能量用的差不多了,漸漸開始沒力,專業的小夥伴居然有帶香蕉,真是我的及時雨阿!一直衝到下午一點多,才疲憊地扛著板子上岸,結束這個回合。
總結
跟上次去北濱公園比起來,這次很快就進入狀況了,歸納一下可能的原因:
- 體力不同 - 上次狀態是過了整個沒有運動的頹廢冬季後第一次衝,不論是體力或肌力都嚴重不足。而這次衝之前由於天氣好轉,已開始建立跑步習慣,也開始做一些簡單的深蹲及箭步蹲,但還不是很有系統地鍛鍊就是了,常要看老天爺或我的心情。
- 浪況不同 - 上次北濱的浪很快很急,加上適合新手練功的淺灘距離比較短,如果對動作不熟悉會比較難摸索,需要花比較多時間去習慣;而這次的浪又長又緩,給新手很多機會去調整姿勢,可以慢慢去增加站立的成功率。
- 地形不同 - 上次踩石頭真的會踩到腳沒力氣去應付海浪,常常被海浪沖倒;這次雙獅的沙灘是黑色的細沙,相比之下北濱像是天堂路,雙獅是天堂阿!
- 腦袋不同 - 經過了小旅行的洗禮,我對衝浪的想法有很多的改變,因為遇到了很多對衝浪充滿熱情的人們,自然希望能夠好好體會衝浪的樂趣,但想玩出樂趣必須要越玩越進步才行。所以我有好好思考這次衝浪的目標是什麼,不用跟朋友共用板子,自己一張板拼命的練,果然這次玩得很有效率。所謂「心誠則靈」就是這種感覺吧!
下次練習目標:
- 隔天肩膀、二頭肌、背部、屁股深處都蠻痠痛的。沒事多多伏地挺身跟深蹲。
- 提高軟板起乘成功率
- 旁聽人家上課才提醒我,上板前可以推板子再划水,讓板子有速度。
- 別因為急著上板,而沒有把板子調到與海浪垂直的方向
- 上板的時候很依賴中心點的記號,是否有不依賴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