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群擺個網美姿勢就尷尬到不行的邊緣人旅行。
先說說我接觸衝浪的契機
說起源頭,大概是為了減肥接觸游泳開始起了這個念頭。
總覺得在游泳池裡再如魚得水(?),最後總會很想走出游泳池接觸不一樣的活動阿(outdoor的概念)!思考了幾種水上運動,覺得衝浪似乎是個不錯的選擇。查了資料想找朋友一起,卻頻頻被拒絕又不敢一個人去,隔了兩三年才不小心問到了真正有興趣的朋友。基於第一次學希望有好的第一步,捨棄租板附贈的教學找上了喬治衝浪。
喬治衝浪教學真的很仔細,當天也有成(ㄇ一ㄢˇ)功(ㄑㄧㄤˊ)站起來,雖然撞了好多個烏青,但是站在海上的興奮感令人難以忘懷,即便只是一瞬間,只不過我們對衝浪的熱情也儘止於此而已。
就像喬治說的,衝浪是一門很遠、很累、又很困難的運動。
為了衝浪必須特地跑到海邊,曬一整天的太陽,對大部分的人來說真的太麻煩了,我們也只想夏天的時候玩個一兩次就好。這樣的心態造就了我們板齡3年,但一年只玩一次的低時數經驗,每次都得辛苦地做跟第一堂課一樣的事,也許當天體能或浪況好一點,摸索個一兩個小時勉強可以站起來,但也可能忙了一天一事無成地離開,三年來可說是沒有什麼進步。
為了衝浪必須特地跑到海邊,曬一整天的太陽,對大部分的人來說真的太麻煩了,我們也只想夏天的時候玩個一兩次就好。這樣的心態造就了我們板齡3年,但一年只玩一次的低時數經驗,每次都得辛苦地做跟第一堂課一樣的事,也許當天體能或浪況好一點,摸索個一兩個小時勉強可以站起來,但也可能忙了一天一事無成地離開,三年來可說是沒有什麼進步。
這樣讓我重新思考「衝浪」這項活動對我來說到底是什麼?我們目前比較像是把衝浪當作水上設施,久久才碰一次很難有什麼突破性發展,坦白說已開始覺得空虛了。
剛好此時看到喬治開始舉辦衝浪小旅行的活動,我又回想起這份空虛感,想藉由這活動認識其他也熱愛衝浪的人,確定自己對衝浪的熱情,我想也沒什麼不好吧!
衝浪的哲學
這次可說是披荊斬棘才終於衝到浪。由於外圍有小颱風遠離的關係,台灣的海岸幾乎風平浪靜,喬治在前一天確認各地浪況之後才決定前往距離颱風最近的花蓮。
適逢連假的關係,從外澳開了四小時的車才到達,在車上大家很開心地聊著衝浪相關的話題,不像跟朋友只聊兩三句就結束了,
我們聊著為何衝浪難以盛行、
一些網路流傳的影片、
各地的海域的衝浪狀況,
就這樣大家聊著喜歡的事情,整車感染了快樂的氛圍。
適逢連假的關係,從外澳開了四小時的車才到達,在車上大家很開心地聊著衝浪相關的話題,不像跟朋友只聊兩三句就結束了,
我們聊著為何衝浪難以盛行、
一些網路流傳的影片、
各地的海域的衝浪狀況,
就這樣大家聊著喜歡的事情,整車感染了快樂的氛圍。
到了浪點-北濱公園,天氣不好還下著雨,不過衝浪是一門下雨也可以玩的運動,還有人說下雨衝浪才浪漫啊!這也是我第一次在雨天衝浪,至少不用怕太陽曬。
下水之前,先教我們如何觀浪:
- 因為我們初學者需在淺灘的白花上練習,所以我們要先看今天的白花是從哪裡開始、哪裡結束
- 如果衝來的白花突然有一段消失了,代表中間有水深處,初學者請留意
- 可以先看別人走過去的狀況判斷水深
- 越靠近左右兩邊的浪會越亂,要好好觀察適合自己的浪點
岸上指導好了之後,我們扛著板子走下石頭路,脫下鞋子涉過小海溝才能到沙灘。後來我們發現這脫下鞋子的決定是個天大的錯誤,這裡的沙灘並不適那種細細軟軟的沙,是遍布著指甲到拳頭大小的石頭,就像走在健康步道上還多了刺刺的感覺,對我們這些在都市長大細皮嫩肉的年輕人來說真是舉步維艱阿!
但對我而言最困難的是,因為太久沒運動肌耐力都下滑,再加上海浪一沖可能只留下踩起來很痛的石頭在腳下,導致海浪打來腳都沒力抵擋,不小心就跌坐下去了,甚至第一道浪一來我的隱形眼鏡就被沖掉一支了,還好有帶備用的趕緊換上。
於是喬治給我們幾個比較菜的幾個建議:
- 我們花太多時間在等浪了,浪不會等你,來了就要衝,不然會浪費很多體力
- 不是要等浪來配合我們,是我們要去學會適應地形跟海浪
- 浪來了要把板子抓好,當作最重要的事
- 把握每次的機會把動作做到最好
我深深的覺得喬治給的這些建議,不只在衝浪上,遇到任何事情都很通用,想把事情做好沒什麼訣竅,就是多做多練習。
要有效率的進步就要刻意練習
我們總共衝了2/28下午及3/1早上兩個時段,衝完浪的吃飯時間喬治會拿出他在岸上幫大家拍的影片作技術指導。指導過程有個很重要的觀念就是說,想要進步得快需要有系統的學習,每次下浪要給自己訂個目標「今天要練什麼」。
這觀念就很像《刻意練習》書中所說到的四大重點:
1.明確的目標
2.即時回饋
3.高度專注
4.待在學習圈
這次的旅行就給予我們第2點「即時回饋」的好機會,可以感受到喬治的用心,希望滿足大家體驗到技術進步的心情,這點是我覺得這趟旅行最大的收穫。
只要一直衝浪就能找到同好吧!
這趟旅行最開心的,莫過於認識一群同好一起做開心的事。對技藝不精的我來說,除了透過老師的指導,更啟發我的是從同伴身上學習,我看到團員對於衝浪有無比的熱忱,以及我所沒有的態度、學習的方法,這些都是我不曾從別人身上注意到的。
衝浪其實是一項個體的活動,難以與陌生人有所交流,但這次地旅行,我們與彼此多了搭車及吃飯的相處時間,有衝浪當媒介場面就不會乾掉。最令我動容的是大家對於學習的渴望,散發出閃閃發亮的眼神,擔心我們會不會因為場地不好衝以後就不玩了,我喜歡這種可愛的關係,並期待我們以後能夠在海上相見。
我想只要一直玩下去,就會再遇見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