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7年8月31日 星期四

這不是讀書心得



其實我不知道要放甚麼照片,只好挑這張排列跟書店一樣整齊的茶葉店(硬柪XD)



 



我本來是個很討厭閱讀的人,即便我家有全套金庸、我媽也會去租書店租愛情小說,在書本對我來說唾手可得的環境下,我還是不太喜歡閱讀。只有老師出作業要寫讀書心得,才勉強自己讀一下,但是用的是寫讀書心得的技巧讀。我不記得第一篇讀書心得是甚麼時候寫的,我對讀書心得最早的記憶是高中的時候物理老師出的暑假作業,老師指定我們讀"別鬧了,費曼先生",才想要說別鬧了物理老師,我看到的只有這本書厚厚一本400多頁,最後心得是寫完了,但我完全沒吸收到費曼先生這個人是誰,上大學在書上讀到"費馬最後定理",一開始還無知地以為是同個人呢!雖然我知道老師要我們寫心得的書通常是好書,但是一旦要為這本書寫心得,便對這本書報有某種特殊的...排斥情感,沒有感情的掃過一遍然後交報告。



2017年8月28日 星期一

關於美食,我說的其實是...

 



 



以前看日綜曾經聽一位拉麵達人說:"現在越來越多人吃拉麵會將麵放到湯匙吃,但是拉麵正確的吃法就是將麵條直接放進嘴巴用吸的,因為這樣吃麵的溫度是最熱的,而且湯汁的精華才會巴附在麵條上",直到今天我才認真比較兩種吃法的差異;大骨熬製的濃郁湯汁表面浮著一層豬背油,躺在湯汁中的麵過油之後放進嘴巴,天啊!是以前沒有體驗過得滾燙口感,從麵中就能感受高湯的美味,好吃!!!! 以前習慣的吃法再將麵放到湯匙的時候,麵的溫度就開始不斷地降,雖然還會再撈一點湯,做成小湯匙拉麵之後再入口,但此時湯跟麵都已經降很多溫度了,那種味覺上的刺激已不及直接把麵吸進口中。



 



其實我是個很討厭花時間在準備吃東西的人,例如排隊、拍照、等菜...之類的。我討厭明明飢腸轆轆還要花很多時間等待才能吃到東西,所以我不會選擇排2~3小時的隊只為吃一碗拉麵,或是預定兩三個月後才能吃到的餐廳,比起來我寧可花時間選擇當下想吃點甚麼。



原來世大運阿~談棒球



棒球  籃球  排球  羽球  桌球  網球  標槍  體操  跳水



這次世大運大概看了這些項目,坦白說大部分都是因為跟風看的,對跟風的球迷來說,很少看的比賽項目大概也只是懂規則不懂戰術,如果連跟風的球迷都發現球員"態度"出了問題,以國家代表隊來說是最不應該發生的,"失常"與"恍神"看似一線之隔,但球迷是可以分清楚這兩者的差別。



 



2017年8月22日 星期二

旅行的異議

2019920386659b.jpg


旅行,對大多數人來說,不外乎就是離開平常居住的城市,到個不熟悉的地方好好的放空。但這項人人都有機會消費的觀光產業又是如何改變我們的世界呢?


作者 伊莉莎白 . 貝克(Elizabeth Becker)為<紐約時報>特派員,在歐洲、亞洲、及南美洲進行採訪,書中提到作者在各地採訪的所見所聞,並加以描述觀光業對當地及"地球"有甚麼影響。剛從英國旅行回來沒多久,單看介紹就買來讀,我真的是...超級M屬性阿!!!


坦白說,我覺得這本書很多地方真的不好讀,例如作者提到我也記不起名字的小城鎮,告訴你觀光一旦牽扯到政治會是怎麼回事。其實諸如此類的內容,對我來說看第一次會覺得很複雜,懶得搞懂是怎麼回事,這些內容我之後翻在第二次再來研究。(遠望書櫃中還沒翻開的新書)





2017年8月18日 星期五

淺談我對死刑的看法



睽違了6年,原來我的網誌已經荒廢了六年,超吃驚的



突然跑回來寫網誌,是想寫寫心中對於死刑的一些想法



 



從小學看柯南開始,便開始建立了死刑的概念,只是我一直以為裡面的犯人接受制裁就像漢摩拉比法典說的:以牙還牙、以眼還眼、一命還一命(其實法典細節不是這樣,但這裡就不討論)。這些人都殺人了,進牢裡當然是準備等死嘍。不過事情絕對不是身為小學生的我想的這麼簡單,其實死刑執行率之低遠超過我們想像。2016年1件、2015年6件(維基百科)。也就是說,我們每天在新聞報紙上讀到的殺人事件,絕大部分都不會判死刑



 



對於死刑,我一直認為是理所當然的存在,因為有死刑才有現在的和平。直到大四的時候讀了"與絕望奮鬥",我依然對此觀點深信不疑。(本書故事為震驚日本的社會事件,未成年的犯人強姦及殺害了一對母女,但因為犯人未成年,所以無法判死刑,本書內容則為男主人一路爭取犯人判死刑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