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我不知道要放甚麼照片,只好挑這張排列跟書店一樣整齊的茶葉店(硬柪XD)
我本來是個很討厭閱讀的人,即便我家有全套金庸、我媽也會去租書店租愛情小說,在書本對我來說唾手可得的環境下,我還是不太喜歡閱讀。只有老師出作業要寫讀書心得,才勉強自己讀一下,但是用的是寫讀書心得的技巧讀。我不記得第一篇讀書心得是甚麼時候寫的,我對讀書心得最早的記憶是高中的時候物理老師出的暑假作業,老師指定我們讀"別鬧了,費曼先生",才想要說別鬧了物理老師,我看到的只有這本書厚厚一本400多頁,最後心得是寫完了,但我完全沒吸收到費曼先生這個人是誰,上大學在書上讀到"費馬最後定理",一開始還無知地以為是同個人呢!雖然我知道老師要我們寫心得的書通常是好書,但是一旦要為這本書寫心得,便對這本書報有某種特殊的...排斥情感,沒有感情的掃過一遍然後交報告。
到高中之前,總覺得課業壓力已經很重了,休息的時候根本不會想看字那麼多的東西,對於閱讀可以說是相當反感,但奇怪的是,我的文筆算是還可以,作文分數都不會太低,雖然現在已經想不起當時在短短的考試場合寫了些甚麼。上大學之後,比起以前有較多的空閒時間,突然就想要養成閱讀習慣,原因只是因為崇拜五月天的阿信,所以他喜歡的村上春樹及Beatles我都要試著去喜歡。對!沒錯!就是這麼無聊的理由,結果Beatles我很喜歡,但村上春樹的書真的不是我的菜,我看不太懂作者的故事是要表達甚麼,真正覺得還不錯的是"關於慢跑,我說的其實是...",只是說這本也不算文學作品就是了,我也很久沒碰村上的作品,會不會現在讀起來會有完全不同的韻味呢?
直到有一天,FB上看到朋友推薦"令人討厭的松子的一生",一方面是被書名所吸引,想知道松子有多令人討厭;另一方面是好奇這位朋友的閱讀品味,所以找來讀讀。讀了之後不得了阿,就是那種可以一個晚上就不小心翻完的劇情,現在我只依稀記得劇情說的是在社會底層打滾的艱難,我甚至連書中最墮落的角色崇拜的作家-太宰治的作品都找來讀。"人間失格" 簡單來說就是描述一個人自暴自棄地墮落,可以墮落到甚麼程度,其實我意識到自己一輩子都不可能有勇氣墮落到這種程度,所以覺得這類型的書深深的吸引我。後來好一陣子,我幾乎只看日本文學,除了角色的名字比較好記之外,日本作家對於人性的刻畫非常細膩,不論是描繪人性的黑暗光明或是人情冷暖,讀完一部作品有時候令你害怕地發抖,有時書中人物的溫情能讓你忘掉生活中的不快。
我認為,閱讀習慣其實是可以刻意去養成的,剛開始還不知道自己的口味是甚麼的時候,也常常隨便找書然後囫圇吞棗般看完,但是抓到自己的興趣之後,可以慢慢從中培養閱讀量,然後像樹枝一樣慢慢延伸到其他領域。其實我也是最近才開始看一些文學以外的書籍,主要是跟哲學及社會學相關,藉以訓練思考能力,以及更了解這個世界。我閱讀速度也不是很快,例如7/20買的"人類大歷史",一共488頁,大概看了一個多月才看完,利用午休、搭車、睡前...等瑣碎的時間閱讀,因為最近買太多有興趣的書,不善用時間的話對於不知道甚麼時候可以讀到下一本會感到焦急(XD)。閱讀習慣一旦養成,確實會有讀不夠多的知識焦慮,會想貪婪地吸收更多的東西(雖然這種貪婪都不會打擾我太久)。在這資訊發達的時代,最重要的是養成思考資訊內容是非的能力,以及吸收更有力的資訊來源。一篇小編或記者兩三個小時就寫好的文章,資訊精確度是否能更勝專家花好幾年完成的嘔心瀝血之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