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覺得,華人有件很令人詬病的事,就是拒絕談到死亡,就算我想提到死亡相關議題,用字遣詞也必須遮遮掩掩的,彷彿這麼說就會很帶塞一樣。確實,身邊很多人都這麼覺得。
記得前些日子員工聚餐,小屁孩業助在前一天下班時,不小心被機車撞倒在地,導致手腕受傷,在寒冷的冬天想穿上大衣,必須要有人幫忙的程度。看她這樣子,我便不經意地說,因為我一個人住,要是發生這樣的事,可能好一陣子都無法上班,必須回老家靜養。
我自己覺得沒甚麼,旁人倒是激動了起來,"呸呸呸,烏鴉嘴"、"怎麼會有人詛咒自己"、"沒事假裝自己受傷是在幹嘛阿",其實我被旁人的反應嚇到了,我不過是很單純地看到旁人發生這樣的事,想想萬一自己遇到後該怎麼辦而已。
一個簡單的未雨綢繆卻引起這麼大的反彈,更何況是關於死亡的議題,旁人可是隻字不敢提起,也因為這麼我們對於死亡太過無知,我們難以想像如何去面對死亡。朋友之間嘴砲,頂多就是閒聊中了樂透該怎麼花,即便我們很清楚大部分的人可能一輩子完全不中樂透,但每個人終將會面對死亡,並不是我們不提起它就不會發生,"死亡"是對於這世上的每一個人,最公平的一件事。
我很喜歡《少年小樹之歌》中的"輓歌",小樹身邊的長者一一離去,包含爺爺奶奶。奶奶臨終前對小樹說:我們先到那兒等你,相信來生會更加美妙。
死亡是很自然的一件事,人會死、大象會死、螞蟻會死,甚至花草樹木都會面臨死亡,我們面對死亡須更坦蕩一些,如果是讓這些同事來解讀奶奶的這段話,肯定被認為是誘導小樹自殺,不管未來如何,我們以及小樹最後都會走上死亡這條路,奶奶這段話其實也是安慰小樹,希望小樹不要對死亡感到懼怕,只是在大自然中成長的小樹,想必早有體悟這一切的慧根了。
我自己對死亡,也是感到懼怕的,懼怕死亡後的一切未知,因為不會有人告訴你死亡後會到怎樣的世界,我甚至一直到高年級才懵懂的明白死亡是什麼。說起來也許很好笑,我真正對死亡感到安心,是保羅沃克車禍死亡之後,我只是很膚淺的覺得,事業有成、多金帥氣,甚至連慈善活動也不遺餘力,在我看來各方面都十全十美的保羅,最後也是跟我外公走向一樣的道路。保羅過世我真的很遺憾,世界上又少了一個帥哥,但也感謝保羅幫我抵擋心中許多的不安。
關於死亡,我無法停止思考關於死亡的一切,我會想著火化之後海葬或火葬即可、想著如果最後只靠管子維生時就放棄吧、想著頂多活到70歲就好(我不想存這麼多錢)。有時只是感冒下不了床就懷疑自己是否能活到明天,也可能為了閃避路邊跑出來的小野貓摔車,未來的日子說不定會因為現在還想不到的煩惱日日寡歡,到底我的死亡會是以怎樣的形式到來,死後的世界又是長什麼樣子,是否像魯夫去過的空島一樣,四處都是軟綿綿的雲?還是我會為自己一生無能而打下地獄?我不知道,但我太好奇了,我希望我準備要面對時,能夠不對世上留有太多眷戀,坦然地望著藍天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