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很冷的時候,晚餐會想吃上一碗熱熱的鹹粥,但我總喜歡先在公司附近買好,然後騎20分鐘的車程回家享用,因為我實在是太怕燙了,騎這段路讓鹹粥吹吹冷風,到家的時候就正好會是適合入口的溫度,但對我來說還是很燙就是了。
雖然我挺喜歡吃鹹粥的,但這世界上有一樣令我覺得很困惑的食物,就是"白粥"。我知道阿公跟爸媽小時候因為家裡窮,白米有限而有很多口要分,逼不得已只好煮成粥煮一大鍋,大家分著吃。不過到了現代,吃"白粥"完全是基於個人自由的選擇。很多人告訴我,脆瓜麵筋海苔醬之類的配稀飯很好吃阿,但我覺得這些配稀飯很好吃的東西...配白飯更好吃阿,而且有些炒得香香的菜餚,放到稀飯裡就噁噁爛爛的,而且稀飯吃到最後,會把所有配菜的味道融入湯汁混在一起,對我來說完全不樂見這樣的狀況阿。
況且稀飯的口感稀稀糊糊的,到底是再吃飯還是喝飯完全搞不清楚。因為我不喜歡吃,所以我只會勉強自己吃完一碗,不過只吃一碗的下場就是...很快就會餓了,畢竟稀飯是個靠很多水分撐場面得主食。所以我常困惑稀飯存在的意義是甚麼,也難以理解喜歡吃稀飯的人是怎麼回事,希望喜歡稀飯的朋友不要見怪,就當我是個被寵壞的小孩吧!
好吃的米,我心中的首選就是香米,沒有別的,就只是因為它在煮的時候會發出濃濃的米香刺激你食慾,咀嚼的時候米飯的香味會在口中散開來,就算配菜很普通,也會因為香米而有加成效果。難吃的米,我想就是在新加坡吃到的米吧!新加坡沒有農業,所以稻米通常是由泰國或馬來西亞進口,我們在餐廳常看到的是泰國長米。泰國長米大概是一般稻米的2倍長,咬起來毫無嚼勁,跟粗米粉很像,但我還是偏愛咬起來有黏性的米飯,在新加坡吃第二餐依然是這樣的米,我就果斷放棄再嘗試了,之後我都選擇麵食,至少麵吃起來還是我可以接受的。
日本的米也很好吃,但沒有好吃到我可以為他多說甚麼。有時候我也很喜歡吃冷飯,每當我幫我媽把剩飯裝盒的時候,都會忍不住偷吃個一兩口,冷掉的飯會比熱騰騰的飯更快釋出甜味,而且會變得更硬更有咬勁,當點心其實還不錯。御飯糰我最喜歡的是肉鬆口味,如果要我吃白稀飯只能選一項配菜,我肯定毫不猶豫地選肉鬆,只有肉鬆跟白粥攪在一起時,整碗粥會彷彿出現變好吃的魔法,讓難吃的白粥脫胎換骨,但這樣高油高鈉,實在不能太常吃。
既然足以跟白粥做絕妙搭配,那麼放在御飯糰裡至少可以確定不會是地雷,完全可以安心食用。在挑御飯糰的口味時,我不會選擇很多醬的口味,我覺得海苔沾到醬吃起來挺噁心的,海苔還是乾爽得吃最棒了,於是肉鬆又榮登冠軍寶座。
小時候我是喜歡吃麵勝過吃飯的,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愛上白飯得美味,也許是因為偶爾回家,吃媽媽做的菜配上白飯格外美味吧!在外生活很少吃白飯配上菜與湯,對我來說這是回家才能吃到的模式,每次回家媽媽也希望可以煮一桌菜給我們享用。也許是因為,吃飯使家人一起靠在餐桌前用餐,一邊吃著一邊閒話家常,我們家的幸福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