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7年12月30日 星期六

2017

"一天很長,一年卻很短",預計拿來2018讀的第一本書封面就這麼寫的,套這句話再回顧一下今年,真是再適合也不過了。



今年計劃了很多事,不在計劃內的也很多,也去了很多地方:新加坡出差、日本員工旅遊、H41英國、烏石港衝浪、金門家族旅遊、台東阿米斯音樂祭。



2017年12月27日 星期三

廢話物語-死亡

IMG_0603.JPG



我一直覺得,華人有件很令人詬病的事,就是拒絕談到死亡,就算我想提到死亡相關議題,用字遣詞也必須遮遮掩掩的,彷彿這麼說就會很帶塞一樣。確實,身邊很多人都這麼覺得。



記得前些日子員工聚餐,小屁孩業助在前一天下班時,不小心被機車撞倒在地,導致手腕受傷,在寒冷的冬天想穿上大衣,必須要有人幫忙的程度。看她這樣子,我便不經意地說,因為我一個人住,要是發生這樣的事,可能好一陣子都無法上班,必須回老家靜養。



2017年12月17日 星期日

廢話物語-頭髮

IMG_2537_20170423111728.JPG



 



自從換成短髮之後,剪頭髮的頻率比我想像還要短,最多兩個月就要去剪了,說起來也挺麻煩的。昨天也去剪了頭髮,找了在車站火速展店的快剪試試。其實我剪髮很少指定固定設計師,一向都隨性,所以我見識過各種不同技術層次剪出來的作品,真的很喜歡的設計師會在大改造時指定,例如長髮剪短髮、染髮...等,如果是很雷的設計師我則會一段時間都不會去那間店,希望他們設計師流動一下再去。



2017年12月12日 星期二

廢話物語-偶像

IMG_1556.JPG



人的一生,或多或少都崇拜過某些人,像我國中的時候,最喜歡5566、Energy、Tension...等,高中開始喜歡五月天、周杰倫、也喜歡一些棒球明星,恰恰、陳金鋒、鈴木一朗,還有讓全台灣High翻的王建民。



2017年12月9日 星期六

廢話物語-米食

IMG_4185.JPG



冬天很冷的時候,晚餐會想吃上一碗熱熱的鹹粥,但我總喜歡先在公司附近買好,然後騎20分鐘的車程回家享用,因為我實在是太怕燙了,騎這段路讓鹹粥吹吹冷風,到家的時候就正好會是適合入口的溫度,但對我來說還是很燙就是了。



2017年12月8日 星期五

魔球

IMG_4733 (已編輯).JPG


棒球迷一生必看,這張照片拍攝的角度我太喜歡了!


《魔球》


作者:麥可‧路易士 Michael‧Lewis


早安財經文化


我真正開始看棒球是從高中開始的,那時王建民正在MLB發光發熱,就算沒辦法看王哥哥的比賽,也一定要看報紙確認比賽結果;看一郎大聯盟破安打紀錄,看恰恰、陳金鋒為中華隊帶來希望,當時只要有被選入國家隊的球員,我都能叫得出名字,很慶幸有他們陪我走過這段輝煌時期,如果你是比我還狂熱的棒球迷,那絕不容錯過《魔球》!


2017年12月4日 星期一

廢話物語-午餐

IMG_4099.JPG



在車水馬龍的光復路上,許多辦公大樓座落於街道旁,我的位置就位在辦公大樓裡低樓層的小角落。這裡上班的人雖然多,午餐的選擇卻很少,大多是不同種類的高油高鹽的便當或是速食,吃久了免不了感到膩口,想找點不一樣的只能犧牲午休時間到遠一點的地方,但我並不喜歡這麼做。



2017年12月3日 星期日

廢話物語-新生

  





昨天,我做了一個夢,夢到我是高中新生,漫無目的在學校遊蕩,走進教室發現大家都已經坐到位置上了,我這才不疾不徐地回座位坐好。突然發現老師已經在講台上,正要拿起粉筆要講或寫些甚麼的時候,我就醒來了。



2017年12月1日 星期五

漢娜的遺言Thirteen Reasons Why




封面非常有意思,是許多象徵錄音帶的圈圈


(心得有雷還有我個人的故事)


漢娜的遺言


作者 傑伊·艾夏 Jay·Asher


春天出版


故事主角克萊有天放學後,收到7捲神秘的錄音帶,聽了之後才發現,竟是已自殺的漢娜錄下的遺言。錄音帶每面分別編號1-13,漢娜用錄音機錄下每面錄音帶的主角如何影響她的人生。主角克萊依照漢娜給的地圖,一步步確認漢娜所經歷的一切...


作者是以觀光景點的導覽為構想,導覽會告訴遊客眼前景色有過什麼樣的故事。這樣的構想使故事劇情走動的方式變得非常有趣,就好像跟著漢娜在操控熱氣球,當她希望破滅一次,就好像多割斷了一條與氣球相連的纜繩,雖然有時候好不容易把繩結解開了,但最終吊籃卻因纜繩承載不了重量而墜落了。


2017年11月29日 星期三

人生複本Dark Matter

「人生複本」的圖片搜尋結果


看過書之後覺得書的封面設計真的很棒,完全點到書中的主題


人生複本Dark Matter


作者 布萊克‧克勞奇Blake‧Crouch


寂寞出版





其實在看之前,已經看過很多人或Youtuber介紹了,我加入書櫃爆炸Line群組也有開讀書會,讀書會時間越近越多人分享此書心得,可惜那時候我還沒看完就沒跟到讀書會了,但基於好奇心有被爆到一點小雷。不過我寫心得就是準備要來爆雷的,有劇情潔癖的捧由就斟酌觀看吧!


2017年11月22日 星期三

阿米斯-都都都蘭之旅(下)




此趟來都蘭最重要的目的,就是阿米斯音樂節!!


阿米斯音樂節的內容跟簡單生活節有點像,操場上有創意市集,賣一些衣服飾品及一些不知道可以用在哪裡的東西,除此之外就是吃吃喝喝的攤販!其中一攤特別有趣,賣的是奶昔,但是要踩腳踏車自己打,雖然今年我才開始玩車,但還是要來挑戰一下!只是最大的挑戰並不是踩腳踏車這件事,而是奶昔裡加的香蕉...是帶皮的香蕉啊!雖然說香蕉皮抗憂鬱,但我自認天性樂觀不需要做到這種程度,喝到後面都是香蕉皮的渣渣,最後我並沒有全部喝完。


2017年11月20日 星期一

阿米斯-都都都蘭之旅(上)







都蘭,一個對我來說很神奇的地方,雖然來過兩次,但都不是事先就規劃要來玩,兩次都是跟高一的同學來,3年前是7年沒見的若夏,這次是10年沒見的小芬,上次這樣已經很誇張了,想不到這次更誇張,哈哈哈。


為何會陷入這個不解之緣,得從2010的海洋音樂祭說起。那次的音樂季我認識了圖騰樂團,當時覺得他們的曲風很適合在海邊吹著海風聆聽,特別是聽到這首"鞦韆",主唱Suming居然從都蘭國小的書包拿出直笛演奏,便記下了這首可愛的歌及這支可愛的樂團(我還記得當年有個樂團的歌曲一直在靠北政治人物XDDD)。


2017年10月14日 星期六

找尋明天的答案(下) - 經濟x民主x教育

「找尋明天的」的圖片搜尋結果


在台灣,太容易就可以看到環境破壞的現象,我的工作需要經常造訪工業區或科技園區,常常一下車吸進鼻子的空氣氣味怪異,濃厚又汙濁,好似用水泥灌滿你的肺臟,甚至有些工廠旁邊還能看見大片的農田,其實我非常不解為何這兩樣東西會放在一起,如此一來工廠產生的污染用極快的速度回到我們人類身上。台灣會規畫的這麼畸形,全都拜賜有錢人想做甚麼就做甚麼,人民發動抗議的時候民意代表大概是出國度假了,政府拿這些人可說是一點辦法都沒有(?),反正就是時間到了我派一台怪手去把你們都趕走。


其實本書提到的五大議題是環環相扣的,要做任何的改變不只需要人民從小地方自行發起,之後更是需要靠政府的力量干涉才能朝更好的方向成長,但以現況來說,政府往往是新政策推行的阻力,接下來簡單討論一下經濟、民主、教育,這3項議題。


2017年10月12日 星期四

找尋明天的答案(上) - 飲食 x 能源

「找尋明天的」的圖片搜尋結果


這幾年來,台灣的生存環境可說是每況愈下,從黑心食品、紫爆的空汙、重金屬雞蛋、水庫蓄不到水、朦朧的霧霾天、汙濁的海水、官員貪污,空洞的教育制度...等(再提我都要哭了QQ),我們很難去追究出這樣失控地演變到現在這般田地是誰的責任,如今面對這樣的困境,我們可以考慮的是"未來可以怎麼做",本書作者正是針對五大議題:飲食、能源、經濟、民主、教育,去造訪已經針對這些問題提出較進步或創新制度的城市或是請教該領域的專家,拍成紀錄片並寫成這本書,用說故事的方式告訴大家我們能夠如何改變。


2017年10月3日 星期二

淺談我的學涯

 



IMG_4174.JPG



這是一篇廢文,我只是想說說我的求學生涯,其實說穿了我也只個程度一直都是一般般的普通學生,沒讀過私校也沒讀過名校,都是在不算高壓的環境下讀書,壓力大多是源自補習班或是對未來有種"書讀不好該怎辦"的恐懼。



國中時期大人只給我們很簡單的概念,功課好的話就讀高中,高中考大學會有更多選擇;成績不好就念高職,學習一技之長,這算是我第一次做攸關人生左右的大決定,我爸媽教育程度只有國中,這裡他們也無法給我太多建議。我國中成績還算是中上程度,校排都可以塞進前20(雖然不是名校),其實我對未來感到徬徨,於是我最後決定隨波逐流,就讀普通高中,大人們總是說繼續讀下去就會找到答案,現在回頭看還真是格外諷刺。



2017年10月1日 星期日

令人討厭的松子的一生

「令人討厭的松子的一生」的圖片搜尋結果



《令人討厭松子的一生》,2006年上映由中谷美紀主演,話說去年看《熟女不嫁》就覺得中谷美紀真的好正,但我是看完電影查資料才知道女主是中谷,畢竟這部的眼妝很濃,一時之間沒有認出來。這部的好評其實我已經知道很久了,沒有五年也有三年,那為什麼一直沒有去找來看呢?



關於《令人討厭松子的一生》其實我是先看過小說了,小說非常精采,當時都是上課偷看看到無法自拔(好孩子不要學喔>.^),書的封面也設計得很漂亮,我在讀書中的故事時,我想像的畫面是黯淡的灰階、冰冷的色調。所以我光是看到電影海報及預告片的繽紛色彩就覺得:這部我大概無法。就這麼一直放置到現在才看。



 



2017年9月16日 星期六

人類大歷史

人類大歷史:從野獸到扮演上帝


本人我身為一位選擇自然組的理工人,與其說是因為理工強選自然組,不如說是因為社會科太弱才選的。我總覺得升上高中之後,歷史、三民主義完全是另一個世界的東西,只有地理可以抓到他的邏輯在哪裡,足以應付考試,其他兩科可以說是老師看我可憐才讓我過的QQ。今天介紹的這本《人類大歷史》,真的太神奇了傑克!!以歷史白癡稱號自居的我,居然順順的...就看完了,不但不覺得無聊,還覺得很精采。


2017年9月15日 星期五

咖啡店 ft.閱讀文化

IMG_4202.JPG



以前還是學生的時候,不是很喜歡閱讀,只會讀考試的東西,至於讀書的地點嘛~則是以選擇不花錢為原則,不是家裡就是圖書館,完全不懂為何有些人會到要花錢的地方讀書、閱讀、或是辦公。直到最近接觸了一些很刺激我想法的讀物,讓我很想把心中囤積以已久的廢話寫下來,但要寫的言之有物或是邏輯順暢,一本書不能只看一遍,至少在寫心得的時候還會一直回去翻,所以漸漸的練習在閱讀的時候把重要的地方貼標籤或作筆記,所以對於在養成這些習慣之前讀的書,寫起來格外辛苦(只是說養成這習慣後讀的書都還沒看完XD)。



既然要做到這種程度,在家閱讀會讓這件事變得很有難度或是沒效率(主要也是要看在讀的書硬不硬),原因非常簡單,因為床就在我旁邊啊!!!!!在家看書最舒服的姿勢就是躺在床上看,看著看著就睡著這樣。所以最近,也剛好對手沖咖啡很有興趣,便開始上咖啡店,點一杯咖啡配著書,朝奮青之路邁進?!



好啦!廢話這麼多只是想記錄一下最近有造訪的咖啡店,上次搜尋一下才發現原來距離我住的地方走路20分鐘路程內,不但有三間星巴克,還有很多非連鎖的咖啡店,最近的一間大概走路2分鐘就到了吧!但是因為我很希望店內氣氛都能保持我期望的高品質,然後只要我去都有位置,所以店家資訊我只提供照片,呵呵(反正也沒人看)。



2017年9月11日 星期一

幽靈人命救助隊

幽靈人命救助隊


上個禮拜,各家電視台都在報導北一女新生跳樓自殺的新聞,從報導中只知道這位女學生可能是因為父母給太多壓力,對高中生活感到恐懼而自殺。這案件我並沒有去深入瞭解更多,局外人不可能得到更多真相,對於自殺理由,我一直都認為我們所知道的,都只是壓垮這個人的最後一根稻草,通常這種厭世的情緒是經年累月的累積卻沒有宣洩的出口,試圖想像一下要自己選擇死亡會是因為陷在甚麼樣的困境?而選擇死亡又需要承受多大的壓力或是勇氣?我一直都不認為每位自殺者的故事都能簡單歸咎在一個原因上。


2017年9月3日 星期日

哲學課的逆襲

哲學課的逆襲


哲學 philosophy,在求學的過程中沒有真正了解這是一門甚麼樣的領域,總感覺是個非常深奧、遙不可及、難以觸碰的學科,卻未曾知道古希臘哲學家 蘇格拉底習慣到市場發表演說,與一般民眾辯論、或討論哲學問題,所以哲學應該是貼近我們生活的大眾學科才對,卻常被我們的無知抗拒。


作者 冀劍制,畢業於紐約州立大學水牛城分校哲學博士,現任華梵大學哲學系教授。作者在自序中說到:"在人生中的某一個時刻,有些人會有一個思想上的大轉變,開始關心一些原本不會去想的問題",對於開始想接觸哲學的我及一般大眾來說,這本真的是很棒的教材/工具書,作者寫這本書時盡量避免哲學上艱澀的詞彙,讓我們哲學菜鳥在閱讀時能自在地思考而不是拘泥在專有名詞上。





2017年8月31日 星期四

這不是讀書心得



其實我不知道要放甚麼照片,只好挑這張排列跟書店一樣整齊的茶葉店(硬柪XD)



 



我本來是個很討厭閱讀的人,即便我家有全套金庸、我媽也會去租書店租愛情小說,在書本對我來說唾手可得的環境下,我還是不太喜歡閱讀。只有老師出作業要寫讀書心得,才勉強自己讀一下,但是用的是寫讀書心得的技巧讀。我不記得第一篇讀書心得是甚麼時候寫的,我對讀書心得最早的記憶是高中的時候物理老師出的暑假作業,老師指定我們讀"別鬧了,費曼先生",才想要說別鬧了物理老師,我看到的只有這本書厚厚一本400多頁,最後心得是寫完了,但我完全沒吸收到費曼先生這個人是誰,上大學在書上讀到"費馬最後定理",一開始還無知地以為是同個人呢!雖然我知道老師要我們寫心得的書通常是好書,但是一旦要為這本書寫心得,便對這本書報有某種特殊的...排斥情感,沒有感情的掃過一遍然後交報告。



2017年8月28日 星期一

關於美食,我說的其實是...

 



 



以前看日綜曾經聽一位拉麵達人說:"現在越來越多人吃拉麵會將麵放到湯匙吃,但是拉麵正確的吃法就是將麵條直接放進嘴巴用吸的,因為這樣吃麵的溫度是最熱的,而且湯汁的精華才會巴附在麵條上",直到今天我才認真比較兩種吃法的差異;大骨熬製的濃郁湯汁表面浮著一層豬背油,躺在湯汁中的麵過油之後放進嘴巴,天啊!是以前沒有體驗過得滾燙口感,從麵中就能感受高湯的美味,好吃!!!! 以前習慣的吃法再將麵放到湯匙的時候,麵的溫度就開始不斷地降,雖然還會再撈一點湯,做成小湯匙拉麵之後再入口,但此時湯跟麵都已經降很多溫度了,那種味覺上的刺激已不及直接把麵吸進口中。



 



其實我是個很討厭花時間在準備吃東西的人,例如排隊、拍照、等菜...之類的。我討厭明明飢腸轆轆還要花很多時間等待才能吃到東西,所以我不會選擇排2~3小時的隊只為吃一碗拉麵,或是預定兩三個月後才能吃到的餐廳,比起來我寧可花時間選擇當下想吃點甚麼。



原來世大運阿~談棒球



棒球  籃球  排球  羽球  桌球  網球  標槍  體操  跳水



這次世大運大概看了這些項目,坦白說大部分都是因為跟風看的,對跟風的球迷來說,很少看的比賽項目大概也只是懂規則不懂戰術,如果連跟風的球迷都發現球員"態度"出了問題,以國家代表隊來說是最不應該發生的,"失常"與"恍神"看似一線之隔,但球迷是可以分清楚這兩者的差別。



 



2017年8月22日 星期二

旅行的異議

2019920386659b.jpg


旅行,對大多數人來說,不外乎就是離開平常居住的城市,到個不熟悉的地方好好的放空。但這項人人都有機會消費的觀光產業又是如何改變我們的世界呢?


作者 伊莉莎白 . 貝克(Elizabeth Becker)為<紐約時報>特派員,在歐洲、亞洲、及南美洲進行採訪,書中提到作者在各地採訪的所見所聞,並加以描述觀光業對當地及"地球"有甚麼影響。剛從英國旅行回來沒多久,單看介紹就買來讀,我真的是...超級M屬性阿!!!


坦白說,我覺得這本書很多地方真的不好讀,例如作者提到我也記不起名字的小城鎮,告訴你觀光一旦牽扯到政治會是怎麼回事。其實諸如此類的內容,對我來說看第一次會覺得很複雜,懶得搞懂是怎麼回事,這些內容我之後翻在第二次再來研究。(遠望書櫃中還沒翻開的新書)





2017年8月18日 星期五

淺談我對死刑的看法



睽違了6年,原來我的網誌已經荒廢了六年,超吃驚的



突然跑回來寫網誌,是想寫寫心中對於死刑的一些想法



 



從小學看柯南開始,便開始建立了死刑的概念,只是我一直以為裡面的犯人接受制裁就像漢摩拉比法典說的:以牙還牙、以眼還眼、一命還一命(其實法典細節不是這樣,但這裡就不討論)。這些人都殺人了,進牢裡當然是準備等死嘍。不過事情絕對不是身為小學生的我想的這麼簡單,其實死刑執行率之低遠超過我們想像。2016年1件、2015年6件(維基百科)。也就是說,我們每天在新聞報紙上讀到的殺人事件,絕大部分都不會判死刑



 



對於死刑,我一直認為是理所當然的存在,因為有死刑才有現在的和平。直到大四的時候讀了"與絕望奮鬥",我依然對此觀點深信不疑。(本書故事為震驚日本的社會事件,未成年的犯人強姦及殺害了一對母女,但因為犯人未成年,所以無法判死刑,本書內容則為男主人一路爭取犯人判死刑的故事)